龙8long8高管被累死研发投入数千亿华为麒麟芯片的成功难以复制?
栏目:行业资讯 发布时间:2024-07-07
 龙8官网手机登录入口在目前的智能手机行业,真正拥有独立研发芯片能力的手机厂商只有三个——三星、苹果和华为,这三个厂商也是去年全球销量最高的三个手机品牌;其中三星不仅有芯片研发实力,同时也拥有芯片代工实力,今年热门的骁龙888芯片就是由三星代工,采用的是三星最新的5nm工艺制式。  华为是唯一一个拥有独立研发芯片实力的国产品牌龙8long8,该公司的麒麟芯片无论在性能、工艺制式还是AI算力方面都

  龙8官网手机登录入口在目前的智能手机行业,真正拥有独立研发芯片能力的手机厂商只有三个——三星、苹果和华为,这三个厂商也是去年全球销量最高的三个手机品牌;其中三星不仅有芯片研发实力,同时也拥有芯片代工实力,今年热门的骁龙888芯片就是由三星代工,采用的是三星最新的5nm工艺制式。

  华为是唯一一个拥有独立研发芯片实力的国产品牌龙8long8,该公司的麒麟芯片无论在性能、工艺制式还是AI算力方面都达到了行业最顶尖的水平,那么华为麒麟芯片是如何做到的呢?小宅带小伙伴们来看一下华为麒麟芯片的发展历史吧。

  麒麟英文名叫作“Kirin”,由华为子公司——海思半导体研发,海思半导体的前身是华为集成电路设计中心,成立于1991年(那一年,小宅还没有出生);早期的芯片部门并不做手机芯片,做得是SIM卡芯片、视频监控芯片、机顶盒芯片等,目前华为依旧保留了这些芯片研发业务。

  华为第一代手机芯片是海思K3V1,这款芯片发布于2009年,采用的是110nm工艺制式,这个工艺制式在当时是非常落后的;作为对比,同时期iPhone3GS上采用的是三星S5PC100处理器,这款芯片基于65nm工艺制式研发,工艺水平上领先华为海思K3V1最少两代的水平。

  由于工艺制式老旧,加上不合理的架构设计,海思K3V1是一款非常失败的产品;在经历失败之后,华为调来了素有“拼命三郎”之称的高管——王劲来负责移动终端芯片的研发;在第一款芯片发布三年之后,华为推出了升级版本——海思K3V2,并且基于该芯片发布了自家的旗舰手机——华为P6。

  海思K3V2这款芯片在性能、功耗控制上都不算优秀,并且存在很多问题;不过由于华为P6在设计方面领先于全球其他手机厂商,这款机器上市之后甚至一度供不应求,最终以四百万部的好成绩收尾;华为P6的成功,实际上也说明一款销量好的智能手机的工业设计水平是非常重要的。

  海思K3V2的诞生并不容易,此时的芯片负责人——王劲也由于劳累过度在2014年去世,华为海思芯片在这个时候已经步入了正规,手机业务+手机芯片的组合方式被确认是非常可行;同年,华为将手机上的海思芯片更为为“麒麟芯片”,并且推出了首款以“麒麟”命名的芯片——麒麟910。

  此时华为已经不仅自主研发芯片,连基带都开始自己做了——麒麟910芯片集成了华为自主研发的巴龙710芯片;为了让麒麟芯片用在更多智能手机上面,华为甚至直接将研发成本不菲的麒麟910芯片用在中低端机器——荣耀3C上,这种做法也加速了麒麟芯片的成熟。

  之后的几代麒麟芯片算是中规中矩的迭代产品,和同时期的骁龙8系列芯片有着比较大的差距,更不是苹果A系列芯片的对手;直到2018年,华为推出了全球首款7nm芯片——麒麟980,麒麟980芯片集成了双核NPU设计,这让芯片有了更强的AI算力,该设计也被其他厂商所借鉴;麒麟980芯片的性能已经快追上同时期的骁龙8系列芯片,二者之间的差距远不如之前那么大了。

  到了麒麟990 5G芯片上,华为已经开始领先对手——同时期的骁龙865芯片采用的还是“外挂”5G基带,实际上这种做法也被高通自己否认——升级之后的骁龙888芯片集成了5G基带;即便是到了今年,搭载麒麟990 5G芯片的智能手机日常使用体验依旧非常优秀,例如华为P40 Pro放在今年依旧是性能强大的旗舰手机。

  去年推出的麒麟9000系列芯片已经开始受到限制,这导致搭载该芯片的华为Mate40系列机器长期供不应求,华为Mate40系列机器上市两三个月的情况下依旧没有“现货”销售;麒麟9000系列芯片是Android阵营首款5nm芯片,采用的也是比三星5nm芯片更成熟的台积电5nm工艺制式。

  谁也不知道麒麟9000系列芯片究竟有多少库存,华为依旧不断推出搭载麒麟9000系列芯片的设备,除了智能手机之外,部分华为平板电脑也搭载了该芯片;即将推出的华为P50系列智能手机也将搭载麒麟9000系列芯片,不过由于种种原因,该系列机器多次延期发布。

  华为用了十几年的时间,将早期几乎不能用的海思K3V1,做到了省电、好用的麒麟9000系列芯片的水平,这期间投入了数千亿人民币,华为以一己之力托起了国产芯片的全球地位;小宅认为,就国内其他手机厂商的发展来看,华为的成功模式几乎是不能复制的,时间、金钱上的投入实在太高,其他手机厂商似乎难以承担。